2015年,牡丹江市環衛部門施行“定等級、定路段、定人員、定標準、定處罰”的道路保潔工作機制,從細化作業上提高城市保潔質量,全面推進全市衛生環境再上新臺階。
去年,牡丹江市環衛保潔部門實行“按段包干”的保潔機制,徹底打破了以往的粗放式管理模式,收到了良好效果。今年,市環衛處將負責的1080萬平方米的市政道路、橋梁及廣場等公共場所的保潔面積,細化分成五個等級,再按等級分段劃片,明確負責的人員。從晨掃、午掃、日常保潔、臨時任務4個方面,制定了詳細的作業標準和處理標準,如晨掃必須在早6時完成,掃出的垃圾得及時倒運,路面衛生要達到“十凈十無”常態化。
同時,環衛部門還實行“早4晚10”十八小時無縫隙式清掃保潔方式,一級路面巡回保潔的間隔時間不能超過5分鐘,每降一級間隔時間延長2分鐘,路面產生的垃圾滯留時間不能超過巡回時間。堅持開展上門收集垃圾工作,對臨街業戶和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及時進行倒運,杜絕垃圾滯留產生的二次污染現象。質量檢查部門以“日檢月評”的方式進行檢查督辦,哪個路段因質量受到處罰時,其負責的標段長、小組長同保潔人員一起連帶處罰。市環衛處質檢科通過《環衛通訊》通報全市9個保潔標段的每月檢查、評比結果,力保取得實效。
此外,按照“減員增效”的原則,環衛部門還減少一線保潔人員,增加機械合肥保潔公司作業,大量用兩輪電動車在重點路面進行日常保潔,大量用三輪電動車開展垃圾倒運工作,從而減少人員作業,減輕工人勞動強度,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。